訂閱棋搜Chessnology,支持中國象棋界發展!

恩師的夢由我來圓!新東北虎趙國榮的艱辛奪冠路!

特級大師柳大華曾經說過:「一個智力正常的人,如果學習方法正確,自己又特別勤奮的話,成為一名象棋大師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大致意思如此)

或許這就是人們喜歡說的「一萬小時定律」吧?

我自認為智力還算正常,學習方法不一定正確(其實很難說怎麼樣才是正確),而且不是特別勤奮(甚至根本就不勤奮),因此,學棋四十年,也沒能成為象棋大師。

成為一名象棋大師尚且如此艱難,要想成為全國冠軍,其難度更是可想而知。

有很多天賦異稟的棋手,從學棋到成為職業高手,其過程大抵差不多–一帆風順,出類拔萃,然後突破不了瓶頸,最終留下終身之憾。

當然,從狹義來說,對於棋手個人可能是痛苦的回憶。 但從廣義來看,哪有那麼多人能夠成為全國冠軍呢? 在每個人奮鬥的過程中,留下膾炙人口的棋譜,不也是萬紫千紅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嗎?

能夠奪冠的,一定是頂尖高手。

但是,頂尖高手不一定能夠奪冠。

新東北虎趙國榮的登頂歷程,毫不誇張的說,可謂血淚斑斑。

13歲踏上全國賽的征程,資歷沒的說。 1982年就獲得第五名,1983年獲得第六名,1985年奪得全國亞軍。 風華正茂的趙國榮成為新中國第六位王者似乎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1986年湘潭大戰,在第9輪挫敗呂欽之後,趙國榮脫穎而出,領先群雄。 興奮之餘,趙連忙拍電報回家,報告這一喜訊。 後方親友團喜出望外,認為本屆個人賽冠軍已是趙國榮的囊中之物。 誰知天有不測風雲,次日徐天紅完勝趙國榮,可謂當頭棒喝。 最後四輪,趙兩負兩和,連前六名也沒進。 反而是呂欽越戰越勇,後來居上。

1987年,趙國榮捲土重來。 由於這一年胡榮華出國訪問缺席個人賽,趙在第三輪又擊敗主要競爭對手李來群,奪冠呼聲最高。 十三輪比賽下來,趙國榮八勝五和,戰績輝煌。 按照這個勝率,冠軍基本到手(1992年趙國榮五勝八和就大魁天下)。 可是,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大玩笑:李來群以十勝一和兩負、大分相等、對手分恰好高出1分的微弱差距力壓趙國榮,把自己奪冠的紀錄刷新為三次,趙只能屈居亞軍。 雖然憑藉四次進入前六名、兩次奪得全國亞軍的輝煌戰績晉陞為特級大師,但趙國榮的內心毫無喜悅之情,只覺得造化弄人。

轉眼到了1988年,棋壇各路英豪齊聚塞外名城呼和浩特。 這一年羊城少帥呂欽狀態神勇,力壓胡榮華,再次奪魁。 趙國榮眼望這位比自己小一歲的對手高高舉起第二座金杯,悵惘之情可想而知。

1989年,山城重慶之戰,順風順水的趙國榮在比賽中途負於師弟張曉平。 雖然全程就輸了這麼一盤棋,但冠軍還是被發揮出色、全程7勝6和的徐天紅奪走,趙國榮只能收穫一枚銅牌。

恩師王嘉良曾經三次奪得全國亞軍,如今的趙國榮棋藝水平更為成熟,卻屢遭挫折。 難道黑龍江棋手永遠沒有拿冠軍的命? 每一次無限接近頂峰的時候,總是功虧一簣,容易給運動員帶來極大的挫敗感。

時間來到了1990年,全國個人賽在美麗的杭州舉行。 趙國榮如有神助,從開賽就一路領先,先後戰勝了萬春林、呂欽、胡榮華等名將,取得了八連勝的驕人戰績。 不過,令他絲毫不敢懈怠的是,李來群一直窮追不捨。 李的堅韌棋風和旺盛的鬥志,在棋界那是有口皆碑的,1987年的傷心往事並不遙遠。 雖然積分是趙國榮遙遙領先,但久居第一台,令他每輪的對手無不是久負盛名的英雄豪傑。 第十輪、十一輪,趙國榮連續遭遇險情,苦戰之下才僥倖逃生。 與此同時,李來群如殺神附體,連戰連捷,至第十二輪,二人分差縮水到最小的一分。 趙國榮與對手戰平,不放心李的戰況,回房間以後又到賽場打探消息。 這盤棋李來群的對手是上海林宏敏,李開局反先,但中局急於求成,反被韌性十足的林宏敏妙手解圍。 戰至殘局,李不甘心和棋,最終被林攻陷城池。

次日,趙國榮輕鬆戰平對手,終於如願以償登上了冠軍寶座,成為新中國第八位棋王。

消息傳來,遠在東北的黑龍江兩代棋人不由得潸然淚下。 是啊! 太不容易了。 競技體育的殘酷性可見一斑。

(來源:賀進 象棋雜談)

 

訂閱棋搜Chessnology,支持中國象棋界發展!

更多精彩文章

合作查詢:thechessdaily@gmail.com

版權所有© 棋搜Chessnology – 中國象棋棋局搜尋,打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