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棋搜Chessnology,支持中國象棋界發展!

慶祝六十週年《棋遇》之一:司令不老 胡榮華

(以下文章來源於棋藝雜誌 ,作者棋藝雜誌)

編者按語

2022年,是中國象棋協會成立六十週年。喜逢甲子,可歌可賀。現將曹羲奕(老兵新帥)近年來主要是抗疫期間的專題圖文作品四十餘篇,重新整理後輯成《棋遇》(修訂本),在新年伊始以連載的方式饗以讀者,以表賀忱。

龍騰虎躍,車馬稱雄。同盡綿薄之力,敬期共襄盛舉。

胡榮華,中國象棋界的泰斗,一代宗師。我們見面時總是會先問一聲“胡老師好”。作為一名象棋愛好者,年輕的時候,就被他拼搏棋壇戰群雄,一統天下世無雙的聲名所折服。 2014年,在北京中國棋院的象甲賽場親眼看到他年屆70,依然寶刀不老,馳騁全國賽場的驚人風采,不僅大開眼界,更是精神上的昇華,收到一次極大的震撼和衝擊。廉頗雖老,壯心不已。晚霞漫天,夕陽仍好。年齡真的不是問題,心態決定著人生的狀態。

胡榮華是歷史上第一批來過新疆的象棋特級大師,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的象棋特級大師。那是1983或1984年夏季的一天,剛從西藏阿里內調回到烏魯木齊的我,聽到胡老師在單位隔壁的新華南路烏魯木齊市體育館進行盲棋表演的消息後,迫不及待地就趕了過去。這種活動在那個年代是非常罕見和熱鬧的,用萬人空巷來形容都不過分。整個體育館人頭攢動,被圍得水洩不通。當在現場聽到裁判報棋“馬×退×”後,胡問“前馬還是後馬”的時候,偌大的觀眾席上發出一片熱烈的讚嘆聲。多年來,胡老師和他的同伴們下基層,到企業與邊疆棋友車輪大戰,掛牌講棋的點點滴滴,一直在棋手中間傳頌著。畫冊《胡榮華》中唯一的一張胡老師暢遊天山天池的照片,就是新疆象棋界宿老,時任報棋員的李鐵林老先生提供給我的。

再次見到胡老師的時候,已是2009年全國首屆智運會成都體育學院的賽場上。儘管在相遇時只是禮節性的問候和交談,後來在安徽蚌埠的全國團體賽上還有幸合影,但始終有一種敬而遠之的心態。我的一個膚淺體會是;有一種敬重,叫做不打擾,包括棋友多次為在同一酒店下榻的胡老拍攝的善意提醒。

這本畫冊初稿出來後,按計劃和設計方案,每冊的扉頁都刊有本人簽字的個人照。正因如此,胡老師的簽名不敢冒昧,只能拜託他的多年老友柳大華大師“代求墨寶“。直到見著大華“我(九月)十二號去上海後把此事辦妥”的微信後,心裡才一塊石頭落了地。當看到胡老師傳來的遒勁、熟悉、頗見功底的簽名後,除過感激之外,又多了一分敬重。後來知道,因賽事不能脫身,大華又轉託了上海棋院單霞麗院長。真是好事多磨,彌足珍貴。

事實上,當代中國祇要說到象棋就不可能繞過胡榮華。拍攝胡老師的過程中,有一個始終揮之不去的心結,那就是感到人生中遺憾的事情太多了。在他英姿勃發,如日中天的時候無緣相見,在他14次勇奪全國象棋個人賽冠軍獎杯,二十年期間創造“十連霸”偉業的時候未能瞻觀。

在我心中,胡老師不但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棋手,也是一個很有故事的棋手,一個很上鏡頭的棋手。正因如此,所以十分珍惜我們每次相遇的機會,哪怕拍攝條件不理想,角度不甚合適,我都置之腦後,義無反顧,只要能“留影”就成。儘管這些照片多是一些側面形象,一些匆忙的活動瞬間,拍攝效果和拍攝願望有著很大的差距,依然不揣淺陋,勉強印刷成冊,更多的只是想給象棋留下一點記錄,一點回憶,表達對老一輩象棋大師的敬慕和心意,同時想從一個側面反映我國象棋事業艱難而又輝煌的發展歷程,想通過一個業餘攝影者的鏡頭記錄一些老年時候的胡榮華為中國棋壇留下的真實身影,不老身影,大美身影。

象棋運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代表,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寶貴遺產。胡榮華老師為代表的老一輩象棋大師為當代象棋的飛躍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945年出生於上海的胡榮華,作為我國當代象棋學派的主要奠基人多年來一直擔任著中國象棋協會副主席、亞象聯第一副會長等重要職務,是半個世紀以來始終稱雄在中國棋壇上的一名真正的不老松。

2012年12月,中國象棋協會舉辦成立50週年慶典活動時,對五十年來為我國象棋運動普及、象棋事業發展做了大量工作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各項大獎中最引人注目的“終身成就獎”,眾望所歸地授予胡榮華。非常榮幸的是,在表彰名單上,筆者也有幸獲得中國象棋協會50週年貢獻獎,忝列在大師身後。雖然深知這主要是為了勉勵和鼓舞,但依然感恩在心,莫敢忘懷。人生如棋。棋如其人。作為一名退休多年的弈林老兵,這些年一直記著胡老師講過的這樣一句話:“一個棋手的自然年齡不能逆轉,但心理年齡卻可以永葆青春”。

衷心希望胡榮華老師綠樹常青,在象棋這片無限廣闊的天地裡,演繹出更加精彩的人生對局。

慶祝六十週年《棋遇》

1.司令不老–胡榮華

訂閱棋搜Chessnology,支持中國象棋界發展!

更多精彩文章

合作查詢:thechessdaily@gmail.com

版權所有© 棋搜Chessnology – 中國象棋棋局搜尋,打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