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象棋,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樓下退休老大爺圍了一圈,盯著棋盤看得津津有味。也正因為如此,很多人斷定下象棋只是休閒娛樂的一種方式,但其實你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周邊會下象棋的孩子,不論是智商還是情商似乎都比同齡人高了一個檔次。
而且也有大量實踐證明:下棋在培養孩子的全面素質方面可以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可以開發孩子大腦,啟發孩子思維,是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最佳結合。這也是為什麼說聰明的孩子學下棋,下棋的孩子更聰明。
下象棋到底有哪些好處?
1.象棋培養了一個孩子的性情
下象棋非常講究禮儀,靜坐對局要求落子無悔、觀棋不語、坐姿端正,對培養孩子的定性是一項非常合適的活動。隨著孩子心的寧靜,學習別的功課時就會事倍功半。
天性活潑的孩子們在剛剛接觸象棋時,可能會出現亂動棋子、抓耳撓腮等現象,但通過老師的指正和周圍氣氛的感染,他們會慢慢培養成這些好習慣,這一點在好動孩子的身上尤為明顯。
2.象棋打開了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
下象棋在頭腦裡計算步數的時候,棋盤上並沒有把頭腦裡想的那步棋擺在棋盤上,卻要求孩子們想像那裡已經有了自己的棋子或對方的棋子,這是對空間想像能力的訓練和培養。
3.象棋有助於培養邏輯推理能力
許多不會下棋的人都驚嘆於下象棋人的複盤能力,一盤棋下完了,雙方在具有了一定象棋水平之後就可以很容易地,一步不差、滴水不漏地把下過的棋背+擺出來。
許多人以為是對弈者的記憶能力超群。實則不然,下象棋到了一定水平,他所走出的每一步棋都是在頭腦裡經過了反复思考,都是有一定道理支持的。水平低的棋手所持的道理在高手看來很可能是完全錯誤或低劣的,但是,那也是有一定理論支撐的走法,因而符合行棋的邏輯性。
是棋子與棋子之間的內在邏輯性促使對弈者很輕鬆就把一盤“記憶”下來了。這種內在的邏輯性在像棋的熏染下自然會提高到另一層次。
4.象棋可以體驗到創新的樂趣
象棋十分複雜,為創新提供基礎。一盤象棋開始以後,你盡可以讓自己的思維在無邊無際的棋盤上自由馳騁。
象棋的指導思想及培訓目標
【指導思想】
繼承和發揚中國國粹象棋文化,豐富青少年業餘文化生活,充分發展學生的特長,提高當代青少年的綜合素質,更大程度地滿足家長和學生的需要,盡可能地培養出有個性、有內涵、有品味、學業有所長的未來人才。
【培訓目標】
1、培養認真態度:學棋能糾正孩子們在學習中出現的敷衍塞責、粗心大意的不良習慣。
2、培養沉靜能力:學棋能讓孩子們思想高度集中,避免學習中的三心二意。
3、培養思維能力:學棋能讓孩子學會周密思考、準確判斷及邏輯推理能力。
4、培養記憶能力:下完每一盤棋的複盤,是對孩子形象記憶的演習,一次次演習都是孩子記憶力的增強。
5、培養計算能力:學棋的招數變化無窮,每一步變化都是趣味計算訓練。
6、培養競爭意識:學棋、下棋、复盤、對壘都是孩子積極主動、勇於挑戰的表現。
7、培養抗挫意識:敢於直面失利失敗的局面,是一次次極好的抗挫教育。
8、培養平常心態:棋如人生,看淡每一局輸贏,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學會自控,受益終生。
如何教孩子下好象棋,開發孩子大腦,啟發孩子思維?
首先,要教會孩子把象棋裡的字全部認識,這是一個開端,也是基礎的鍛煉。
其次,通過遊戲的方式教孩子明白棋子的作用,讓孩子掌握象棋的規則。爸爸媽媽可以設定一套遊戲,在這個遊戲的過程中,把每個像棋的作用以及要遵守的規則教會孩子。這樣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興趣,還有助於幫助孩子通過玩的方式就把象棋的規則以及棋子的作用掌握了。
最後,當孩子熟悉了規則和棋子的作用之後,就開始跟孩子比賽。一開始的時候可以設定一個規則,比如三局兩勝或者五局三勝。不要每次都贏,也要讓孩子贏幾次。這樣做,孩子才能更有興趣、更有成就感、也更有自信心。
要知道下象棋,其實其中有很多策略技巧,我覺得既然要教孩子下棋了,那麼就把自己的技術也提高提高吧!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