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史百年沉浮,各色人物輪番登場,但能夠有狂徒與賭徒稱號的人有幾個?
董文淵(1919-1996),在中國象棋史與中國圍棋史都是一個繞不開的一個人物,儘管他坐過牢,儘管他“劣跡斑斑”,他生於南國,卻如同一顆耀眼的巨星,照耀整個中華大地,象棋圍棋兩界人士,無不感喟折服董文淵的才華。
董文淵生於銅匠之家,少兒旁觀自悟,無師自通,16歲便稱霸杭州,成為喜雨台座上的一名職業棋手,同時,董文淵又自習圍棋,造詣遠超一般,雙槍使喚,靈活自如,悉聽棋客之便,均可奉陪。
1936年,董文淵獲杭州冠軍,次年,獲得華東四省棋王,後到上海收徒下彩,因年齡小,人稱“小杭州”,1939年去香港參加“六王奪鼎賽” (周德裕、鍾珍、蘇天雄、盧輝、方紹欽、董文淵),董文淵獲得亞軍,周德裕獲冠軍。 同年,參加三王賽事(周德裕、董文淵、鍾珍),董文淵連殺鍾珍兩局,周德裕抗議董文淵作弊,揚言退賽,董文淵年少氣盛,與周德裕約定,十番棋決戰,一決雌雄。
董文淵棋風屬戰將型,中殘功底深厚,自有江湖人之本色,他尤善中盤扭殺,彪悍鋒利,攻勢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 七省棋王周德裕也絕非等閒之輩,他老練勻稱,年少氣銳,攻殺激烈。
首戰,周德裕連輸兩局,第二晚,竟然重蹈覆轍,再輸兩局,一時天下譁然,報刊爭相報導,第三晚,賽場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兩位棋王就位,董文淵突然攤開手掌,推向周德裕面門,掌心幾個大字“誓殺周德裕”! 七省棋王頓時氣的七竅生煙,火冒三丈,結果又連輸兩局,十局六負,全軍盡墨,從此棋國春秋改朝換代,董文淵坐上第一把交椅。
董文淵放言,對廣東棋手讓兩先。 陳松順迎戰,反倒讓董文淵先走,但賭資加倍,和棋算董文淵輸半盤,陳松順獲勝,陳洪鈞兩先迎戰,董文淵輸的典當西裝籌備彩金,省港棋霸雙馬王袁天成不肯甘休,與董文淵公平決鬥,兩人旗鼓相當,未分高低。
董文淵為謀求生計,轉投香港富商張澹如(民國浙江主席張靜江之弟)門下,陪張下棋。 后日本侵華,經濟不佳,張讓董文淵持一枚五克拉鑽戒典當,補貼家用,董文淵典當後,拿錢路過賭局,小試牛刀,不料泥牛入海,血本無歸。 董文淵念及張先生一向待己不薄,無顏再見,遂悄然返回,在滬杭之間,浪跡江湖,重新過上職業棋人的飄蕩生活。
50年代初,董文淵受到時任浙江體委主任余龍貴賞識,余酷愛圍棋,求賢若渴,任命董文淵為浙江棋隊教練,期間有女隊員與董發生關係,便產生“作風問題”一說。
董文淵以「玩弄女性」之罪,1955年到1961年,他被遣送黑龍江興凱湖服刑七年。
1962年,董文淵參加全國棋賽圍棋大賽,獲得第四,據陳祖德《超越自我》中回憶,董文淵棋品與棋藝不相稱,他經常賽前虛張聲勢,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恫嚇、貶低、諷刺對手,吹噓自己定勝,比賽中猛咳嗽、唾沫亂飛,狠抽香煙,噴向對手。
王品璋《弈林散葉》記載,董文淵大嗓門唱京劇,手捧濃茶,大言不慚,吹噓當年如何厲害,比賽前拍肩搭背,言語奚落,對年長者則神情傲慢,出言不遜,惹惱對手。 比賽中,手捏棋子一伸一縮,好像舉棋不定,觀察對手表情,或擠眉弄眼,自言自語,或拍子掀鍾,啪啪直響,各種盤外招打擾挑怒對手,趁機渾水摸魚,亂中取勝。
時任浙江體委主任余龍貴最終也未能保住董文淵。
至此,副總理陳毅下達指示「棋雖小道品德最尊」,國家體委批准,不按董文淵成績授予段位,浙江省體委封殺,不可參加全國賽事。
棋譜收藏家羅定楷評價董文淵,“天才、狂徒、怪客”。
對董文淵,我們蓋棺論定,不枉不縱,不因人廢言,凡具一技之長,皆可優禮相待。 南宋賣國之賊秦檜書法冠絕一時,人皆稱讚,明代奸相嚴嵩禍國殃民,同樣書法造詣深厚,北京老字型大小嚴嵩所題牌匾不止一家。
香港盧允中先生曾為董文淵如此平反,董君生於舊社會,民不聊生,沒有好的教育,嫖賭一事,乃當時普遍現象,染有陋習,不足為怪,不必以聖人標準衡量先生。 當年張澹如乃閥閱之家,五克拉鑽戒對貧窮之家雖是可觀數目,在富人眼中乃九牛一毛,鑽戒事小,誰來陪我下棋事大,人生貴在適意,唯有董君也。 董君生活失意,失去靠山,還不如當年負荊請罪,一笑了之。
全國圍棋大賽中,時有宵小谗言,謂先生多有盤外招,棋品不佳,中傷先生,權貴以耳為目,不問情由,竟盡信之,下令冷藏先生,禁止先生參加一切官方賽事。
聲色犬馬,古今中外皆然,兩情相悅又非強姦,何罪之有,董君既已服刑多年,償還債務。 當年在港島稱雄,日後缺乏叱吒風雲之志,留戀鄉土,消磨歲月,一念之差,命運劇變,為先生生平最臭一著棋也。
先生天縱奇才,國士無雙,功則有之,過則無也。 先生無罪,毋罪先生!
斯人已去多年,江湖還在流傳他的故事,孰是孰非,歷史自有定論。
(本文部分內容參照劉國斌著作《弈林志和棋例人生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