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棋搜Chessnology,支持中國象棋界發展!

他們是高考學霸,也是象棋高手——象棋育人 潤物無聲

每年高考放榜時,“狀元”“學霸”等話題總會衝上熱搜。 除了關注高分,“學霸”們的業餘愛好、興趣特長也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有研究發現,“學霸”們雖然擅長學習,但並非一味地死讀書、讀死書。 與此相反,他們在精鑽學業的同時,也有興趣愛好常伴左右。 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象棋,成為很多學霸的選擇之一。

 

擅學者,也擅弈

象棋作為一項能夠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形勢判斷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培養想像力,提高心理素質的智力運動,常有人研究其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聯,二者最直觀的共同點,便是都要靠“智慧”。

付旌臣(右)在象棋比賽中

2020年高考季,雲南棋手付旌臣成為了象棋界的熱門人物,他以703分的高分考入清華大學,通過“強基計劃” 進入數理基礎科學專業。 付旌臣不僅在學習上得心應手,在象棋上也是出類拔萃。 與很多小時候學棋進入中學后一門心思投身學業的同齡人不同,他不僅在中學階段繼續學棋、下棋、參賽,而且哪怕是進入高三之後,依然是對象棋愛不釋手。 他曾獲得2017年第13屆全國運動會象棋少年男子個人賽第七名,2018年他又代表雲南隊參加了全國象棋男子甲級聯賽預選賽,並獲得了第五名。

鄒卓恆(前排左二)小學5年級時

在桑植縣小學生象棋比賽中獲得佳績

今年高考,湖南省桑植縣也誕生了一位 “超級學霸”。 桑植一中學子鄒卓恆以檔案分703分,成為湖南省理科狀元。 桑植縣象棋協會會長李衛兵相告,鄒卓恆曾在小學時與象棋有過一段深刻的交集。 2007年,鄒卓恆就讀的桑植縣澧源鎮第一小學要組建象棋隊,參加縣裡舉辦的小學生象棋比賽。 “當時共有100多個孩子報名,我們選拔出了10多個孩子,其中就有鄒卓恆。”李衛兵介紹,當時的鄒卓恆在象棋方面是 “零基礎”,得從認識棋子開始教,但他既聰明又認真,在40多天的授課裡進步很快。 到了比賽那天,5年級的鄒卓恆面對的幾乎都是6年級的對手,他個人成績出色,還説明全隊一起取得了男子組團體總分第2名。

令李衛兵印象深刻的是,鄒卓恆中考那年,桑植縣的前3名都出自桑植一小象棋隊。 他們在學習上是“學霸”,在象棋隊里也都是尖子生。 究其原因,李衛兵分析:“擅長學習的孩子往往會形成一套好的學習方式和計劃,如果把它們運用到學棋過程中,往往事半功倍。”

 

擅弈者,也擅學

近年來,在體教融合的實踐中,象棋專案的育人功能已在體育界和教育界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共識,很多擅長象棋的孩子,往往也擅長學習。

2019年,來自合肥一中的王杜宸,以總分710分成為安徽省理科高考狀元,他還是2016年的合肥市中考狀元,當時考了788分。 王杜宸從小開始學象棋,據教過他的教師回憶,印象當中的王杜宸性格開朗愛笑,偶爾有點小調皮,但是下起棋來卻一絲不苟。 他也把這種學棋的態度帶到了學習中,當有人問起王杜宸有什麼學習經驗和訣竅的時候,他表示,平時自己學習很努力也很認真,談到有什麼小技巧的時候,他只說了8個字:“記不住,那就抄下來。 ”

侯建坤(右)和他的高中班主任

2021年,清華大學推出“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面向全球招收優秀中學生,名額不超過100名,成功入圍的學生無需高考就可被清華大學單獨錄取。 合肥一中學子侯健坤在選拔中脫穎而出,拿到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 最令人驚訝的是,他當時還只是一名16歲的高一學生!

侯健坤從幼兒園就開始接觸象棋了。 下棋中每一步都是判斷、推理、計算和決策的過程,想要下好棋必須得學會數學計算和邏輯分析。 在這個過程中,侯健坤獨立思考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大大提升,這也為他在數學方面的突出成績打下了基礎。


張鈺洋(左)和象棋特級大師鄭一泓

今年高考,福建省泉州市晉江第一中學的張鈺洋考取670分,成為晉江市文科狀元,已經和北京大學達成初步簽約。 得知張鈺洋的高分喜訊,全國棋協大師、晉江市象棋協會教練柯善林激動不已。 “我對這個孩子印象很深,他很聰明,從小棋感就非常好,我們師徒的感情也很深。” 柯善林相告,張鈺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跟隨自己學棋,學了六七年,直到初中學業壓力變大,才不得不把全部的重心都轉向課堂。

張鈺洋取得過不少省市級象棋比賽的冠軍。 2011年獲得泉州市少年兒童象棋錦標賽男子丁組冠軍; 2016年獲得廈門市首屆少兒象棋等級賽男子AB組冠軍,並榮膺“地方大師 ”稱號; 2018年獲得福建省青少年象棋錦標賽男子少年乙組冠軍…… 但張鈺洋表示,學棋給他帶來的“寶藏 ”不只是這些獎牌和證書,“它教會我統籌全局,幫我養成提前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 它教會我遇事冷靜,在困難面前不再手忙腳亂; 也讓我愛上《歷史》這門學科,引領我探索中華傳統文化。 ”

 

棋之道,樹三觀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愛象棋,越來越多的家長支持孩子學棋,越來越多的學校引進象棋? 究其原因,象棋能夠給孩子帶來的,絕不只是好看的考試分數,更重要的是説明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塑造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

2013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狀元白書豪以694分考取北京大學,他是一位有著近10年棋齡,參加過全國比賽,獲得過省冠軍的象棋棋手。 9歲那年,一個機緣巧合,讓白書豪成為了原成都棋院院長蔣全勝的弟子。 由於功課壓力,絕大部分學棋少年能堅持到初中畢業都算不錯,而白皮書豪一直堅持到了高二,在他看來,學棋的意義已經超過了簡單的加分,“我可以發現自己性格上的弱點和缺點,這對於磨礪心性、個人修養都有好處。 ”

在接受採訪時,幾位學霸都有著清晰的人生目標和宏大的理想抱負。 晉江市文科狀元張鈺洋夢想進入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未來想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做出貢獻。 湖南省理科狀元鄒卓恆計劃在北大、清華兩所高等學府中間二選一,他表示,會選擇計算機類的專業,“希望未來能在科學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為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

一盤象棋,分為開局、中局和殘局。 從人生的旅途來看,步入大學也還處在“開局”階段。 如願取得高分的“學霸”們,或許構造了一個完美的開局,但“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未來的每一步,還得認真去下。

多年的學棋經歷,讓擅弈的“學霸”們都懂得這個道理。 正如鄒卓恆對未來的寄語:“高中畢業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在大學這個人生的新舞台上,我們每個人都會朝著自己夢想中的星辰大海勇敢前進。”

訂閱棋搜Chessnology,支持中國象棋界發展!

更多精彩文章

合作查詢:thechessdaily@gmail.com

版權所有© 棋搜Chessnology – 中國象棋棋局搜尋,打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