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青木老師寫的一篇“如何高效學習”文章的啟發。 簡單概括來說就是:不管是學習文科、理科,都涉及到一個“脈絡”的存在,所謂脈絡,就是學好這個科目的底層邏輯。
比如說,語文最初級的脈絡,可能是通過把一整篇課文拆散成零散的片段,讓零散的片段能夠被大腦的緩存記住,實現高效率的記憶。 而中級的脈絡,可能是透徹理解一篇課文背後的具體含義,行文邏輯,等等,核心是把學到的東西整理成一個合理的框架。 那麼高級的脈絡,就是在大量使用中級脈絡,透徹理解了N多篇課文之後,形成一套自己對於文章的理解。 其他學科,各自有各自自己的脈絡,但是大致的核心是差不多的。
這裡原文對於高中的各個學科都有一個“脈絡”的詳細闡述就不班門弄斧了。 在這裡借鑒原文中“脈絡”的概念,來談一談對於象棋的看法。
啥叫瓶頸期? 水平一直卡在某個段位上上不去。
業餘2-3段以下的如果碰到了瓶頸期,基本上會處於以下幾個問題:
要麼殺法題沒跟上,要麼平時練習太少了(不管是複盤上還是講課上),要麼老師把路帶歪了。 簡而言之,只要時間足夠,上業餘3段的難度並不是那麼大。
但是呢,象棋的特點就是:隨著水平的提升,練習所起的作用佔比相對越來越小,對於棋的感覺,會變得越來越重要。
那麼,剛才我們提到的脈絡,在業餘3段之前,或者說是野狐1D(段位有所浮動)之前,大部分的對局基本上都是:一言不合就開打,打得過就贏,打不過就跑,所謂的戰略基本上都是浮雲,能戰鬥,能殺棋才是王道。 怎麼樣能殺棋呢? 這裡就涉及到象棋的低級脈絡了:多練中局,多看棋書,靠大量實戰積累的經驗教訓,慢慢漲棋。
那麼業餘4段、業餘5段以上呢?
這個階段,堆中局練習題仍然有用,可以多做一做。 但是呢,最重要的部分,已經完全練習習題能夠解決的。 這個階段,需要的是:打譜!
業餘3段到業餘4段差的點在於,知道正確的象棋應該是什麼樣。 這個時候,下棋應當逐步開始培養目的意識,重點去重視發揮每一步棋的價值,並且盡量知道一步棋虧在哪裡,賺在哪裡。 做到這些,才能算基本會下棋。 這個意識,靠練題就比較難提高了。
而業餘4段到業餘5段,絕對的棋力看起來差的並不多,但是其實仔細一審視一下,就會發現差距其實還是有很大。
這些差距,包括但不限於:試應手,精確點目,攻擊和防守的思路,優勢和劣勢的判斷,對於一步棋價值的理解,精確的長直線計算,對於一個局部的得失理解,等等。
那這些東西,其實靠老師指導,已經開始變得比較困難了,因為這些東西,傻傻地去堆題海戰術、對局戰術,效率有限。 真正用處大的是,打通象棋的中級脈絡,打通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打譜!
打譜是什麼? 翻開一盤高手的棋譜(個人牆裂推薦《象棋天地》雜誌)然後對著上邊高手的棋譜精講一點一點擺上去。
布局一般情況下沒必要過分在意,重點看中盤和官子。 布局可以簡單記下幾個定式,然後按照棋理下到中盤就行。 一般情況下,業6水平之前布局只要勝率虧損在15點以內,對於後面的進程就沒有什麼很大的影響。 特別提醒一句,千萬不要去耍所謂的飛刀! 低手階段耍飛刀是投機取巧的行為,對於高手來說用處非常小。
那麼中盤的話,重點看高手的講解。 對於高手的講解,重點看以下幾步:
1.這步棋看著就奇葩的,猜不到的棋,這種情況下肯定會有講解,仔細擺擺變化圖。 如果高手的棋你沒猜到,可能是高手有自己的想法,也可能是你在這個局部的棋感有問題。 一般情況下看解說就能明白屬於哪一種情況。 如果是後者,重點多強化這類局部的印象。
2.這步棋看著沒啥問題,必然招法,不用管。
3.如果涉及比較長的直線計算,可以把書本扔掉,自己先擺一擺會變成什麼樣(有條件的話可以腦袋裡面擺棋)。 如果擺得實在沒有研究出來結論,再去看看高手的下法和書本的講解。
4.推薦使用2017年之後的棋譜(水平更高,並且有AI研究招法)。 如果2017年之前的棋譜,不要看布局,直接跳到中盤。
5.最後,重點關注在“沒方向”的情況下,高手是怎麼進行選擇的。
6.有些棋院可能推薦快速打一遍譜,這種不太建議,棋院推薦快速打譜,最多只能學到高手的棋感,但是最難的是把高手下這步棋的邏輯和思考方式學到,這才是關鍵。
那麼,多打了幾個譜之後,你的棋可能會有意無意地模仿高手的棋。 恭喜你,這個時候學到了一點高手的皮毛了! 但是,如果把高手的思維方式、行棋邏輯體會到,那才是你從打譜中體會到的中級脈絡。
有條件可以下指導棋,不過一般並不推薦,指導棋只是用來體驗一下象棋應該怎麼去下的,真正漲棋還要靠打譜。 因為高手打下手,由於高手已經找到了一套下棋的世界觀,而下手下棋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所以高手下低手,哪怕讓子也基本上屬於降維打擊,低手很難有還手之力。 同理,高手和AI下讓子也是這個感覺。
那麼,按照精打了那麼十幾個二十個譜後,如果效率夠高、理解足夠透徹,對於高手的行棋悟性有所感悟的話,棋力大概率會突飛猛進。 這裡的阻礙就在於,堅持兩個小時打譜是一件對於孩子來說有難度的事情,至於如何克服這個難度,可能需要家長的支持了。 不推薦看不懂的去打譜,畢竟看都看不懂,打譜只能事倍功半。
如果過了精打譜的這個階段,能夠理解高手的大部分棋了,我覺得就已經能夠到達業餘5段的水準了,也就是掌握了象棋的中級脈絡。
至於弱業5,如何提升到強5甚至業6呢? 仍然是靠大量的積累,並且還有一點運氣因素在裡面。 業餘5段對於業餘6段的感覺就是差的並不多,但是就差那一點,棋力就沒了,而這一點,可能差在計算力、對於棋的理解、對於一塊棋力轉換的判斷,實際上的距離比體現出來的差的非常之大。
那麼,上邊這些“對於棋力的理解”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其實也很難回答。
對於棋力的理解,就是下出自己的內容,在棋盤上展現自己的構思,發揮自己的風格。 只有在計算、判斷等基本功都到位,並且有自己棋力的理解的人,才能去想著衝擊業餘6段乃至於職業。 有了自己的理解,才能談得上掌握“高級脈絡”。
這個階段的瓶頸期,非常之長,有可能就是一個人水平能夠達到的上限,但是追求棋道的人,不會滿足於此。 而輕易地從零到達這個境界的人,我們稱之為“天才”。
另外呢,寫在最後,這個低級、中級、高級脈絡,其實是很多行業、很多學科都適用的。 各位棋友也可以嘗試把這個作為一個分析框架,用於分析自己所在行業的能力標準。
最後,祝各位棋友都能早日在棋藝棋力上學有所成,找到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