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手賽冠軍獎金15萬,為什麼不能加個0?

最近幾年,“掐尖”比賽越來越多,地方抓住這個機會,舉辦一系列賽事,邀請全國冠軍人物,或者等級靠前棋手參賽,為地方經濟發展造勢,同時也造福了億萬棋迷。 象棋幾億棋迷,相比圍棋與國象,流量相當可觀,在線觀看數據一再刷新,巨大流量是辦賽的底氣與信心。 然而,縱覽比賽獎金,卻配不上賽事的金招牌。 名人、棋后、國手、精英等系列名稱,比賽獎金一直在15萬左右徘徊不前,上海大師賽還能安慰人心,冠軍獎金達到30萬,但相比圍棋的系列高規格賽事,這些獎金額度簡直不值一提。 動輒百萬以上的冠軍獎金,讓圍棋自帶流量,象棋巨大流量配上低額度獎金,形成一個令人目眩的驚人反差。 冠軍獎金是賽事規格高低最顯著的標準,夢百合、百靈杯、衢州爛柯杯均為180萬,新奧杯220萬,兩人之間的大賽古力十番棋500萬,滎陽世界棋王賽100萬,同樣具有天地之差。 如果說舉辦地不一樣,很難做出對比,對比也沒有意思,那麼同樣在成都舉辦的大賽,一個天府杯冠軍200萬,一個全球雙人賽冠軍15萬,這還是由原來的8萬增加上來的最新峰值,便可窺一斑。 去年年底,首屆“灣區杯”中國圍棋大棋士賽開幕,深圳市市長、政法委書記、組織部部長、宣傳部部長、秘書長等常委級別人物出席開幕式,冠軍獎金50萬。 而與之同地舉辦的“鵬城杯”全國象棋排位賽冠軍獎金首屆40萬,第二屆降格為30萬,開幕式出席領導為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副巡視員,羅湖區副區長。 這是項目差異,還是資源差異? 1984年霍英東先生承諾,5年之內,在有胡榮華參加的大賽中,取得冠軍,此人若是非華人國際特級大師,將獲50萬美元。 此舉一出,全球譁然,在80年代,50萬美元意味著是一筆天文數字。 儘管後來沒有歐美外籍人士奪冠,領走50萬美元,但此舉在當時已是天大新聞,無人不知。 2001年,BGN世界象棋挑戰賽冠軍10萬美元,是為當時最高獎金,拿來與後來的碧桂園杯冠軍70萬,同樣有較強的競爭力。 遺憾的是,後來幾屆碧桂園杯冠軍獎金狂瀉到20萬左右,更是不堪。 不臨深溪不知地厚,不登泰山不知天高。 唯有對比才能察覺差距。 如今的掐尖比賽噴薄而出,億萬棋迷奔走相告,歡天喜地,低配的獎金額度卻配不上金字招牌,同為國粹,同時同地,竟為雲壤。 究竟何種原因致此? 象棋自身定位 象棋受眾基礎雄厚,高達3億,官方說法為1億,可以達到百年不推廣依然可以香火不斷的地步,玩家多,自然不夠金貴了,不稀罕了。 儘管是中華國粹,也無法提升市場價值。 這個觀念在產業鏈從業人員以及出資方心目中,大概都是如此。 象棋泰斗胡榮華也曾說過,你一個下棋的,跟人家搞科研的,搞技術研發的相比,對社會的直接貢獻沒有那麼大,憑什麼要這麼多錢,差不多就行了。 資源差異 毋庸置疑,象棋的政商資源,相比圍棋確有不小差異,不能說象棋高層資源沒有,有,但是多數不願意拋頭露面,不願擔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是小圈子自己玩玩而已,就此打住,資源不再外溢。 如今像霍氏集團、碧桂園集團那樣出手豪放的商家資源也是寥若晨星,非常稀罕了。 新聞宣傳 象棋無一家專業媒體,是當今棋壇的難以消除的痛。 棋藝雜誌社停刊,廣東象棋網與東萍象棋網無專職采編人員,臨時兼職,天天象棋對弈平台側重點不同,更無全職采編人員配置。 早幾年,紅火一時的中國棋牌網與中國智力運動網如今也煙消雲散。 相比圍棋的新浪、弈客、弈城、野狐、圍棋天地、天元圍棋、體壇週報等媒體矩陣,象棋新聞傳播力量確實羸弱不堪。 凡事有因果,長久的虧空,直接體現在冠軍獎金上與棋手收入上。 這就是國手賽冠軍獎金僅僅維持在15萬元,後面不能加一個0的原因。
獎金百萬! 王天一鄭惟桐領銜爭霸,棋壇最豪橫異類比賽來了!

平地一聲驚雷,真是把人炸暈,這炸雷,可比趙四的炸雷兇猛多了,我棋威武。 由中國象棋協會、青島進化者小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青島進化者小胖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冠名。 進化者象棋機器人為比賽平台的“進化者杯”2022年全國象棋機器人挑戰賽霸氣定檔,本年度12月下旬(暫定)在山東青島上演人機另類巔峰對決。 本次大賽,是象棋歷史上第一次官方形式的人機類賽事,也是首次明顯象棋商業化冠名的輸出,堪為意義重大,邁出了新時代象棋變革和發展的重要一步。 當前,社會變化加劇,日新月異,人工智能飛速朝前,在新形勢下,象棋與機器人緊密結合,象棋版機器人應運而生。 象棋機器人與象棋軟件不同,軟件的作用在於拆棋,與人對戰,輕鬆拿捏,幾乎少有還手之力。 而象棋機器人,主要作用模擬真人下棋,陪你仿真對弈,和你語音交流,根據你的水平應對不同的等級,相當於私人象棋伴侶,最高設定象棋國手大師級。 賽會規定人機對戰,各組別均為挑戰象棋“進化者”機器人9級,即國手大師級,分為青少年組和成人組,青少年組十八歲以下,成人組至60歲。 賽事資格青少年組由冠名方選拔產生10名棋手,成人組按賽前最新等級分男女前五,及冠名方選拔十人,成人組合二十人。 比賽辦法執行機器人平台規則,棋例以系統自動判決,青少年組三局單機制,棋手二先一後,1、3局執紅,第2局執後,用時棋手每局45分鐘包干。 計分3-1-2-0,即勝3分,先手和1分、後手和2分,負0分,按照三局總得分排列名次,得分相同則比較用時多少,用時少的列前。 成人組與青年組方式大不同,成人組採取車輪戰的方法,由棋手一人同時與五台象棋機器人對戰,採用三先二後,第1、3、5台執先,2、4台執後的順序。 比賽雙方總用時240分鐘,四個小時,也是3-1-2-0計分法,五局總得分排名,得分相同比用時。 大賽獎金一百萬,為世界棋王賽和碧桂園杯的級別,其中成人組冠軍50萬,亞季軍各五萬,其他名次皆1.5萬,青年組三甲4、2、1.5萬,其他名次1萬,另參賽者均附得大師版和法寶機器人各1台。 賽事在年尾收官壓軸進行,隨著近期各項全國賽的舉辦,等級分會有一些變動,賽前最新分,可能是10月1日版等級分。 如依現時等級分,男子等級分前五是王天一、鄭惟桐、孟辰、許銀川、蔣川,後面還有汪洋、洪智、趙鑫鑫等。 目前王天一、鄭惟桐等級分高達2751和2749,正常他兩10.1期當會佔住兩個名額,其他三個名額還是孟辰、許銀川、蔣川的幾率較大。 當中許特處於非正式退役,如順延則繼排位賽后,又至汪洋,但具體名單還是得看10.1版的賽前最新等級分,或有出入。 瞭解象棋機器人的專家分析,機器人設定的最高象棋國手大師級,大致在神1左右。 這些高手同時對五個神1,看戰績和用時,誰能奪冠,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娛樂性,還得看棋手是否擅長車輪戰及合理分配時間。 不是常規的棋手對棋手直接分勝負,屬於一個異類參戰物法定高低,是第一次這樣的比賽,也很新穎。 新時代,新模式,新平台,機器人,獎金百萬,冠軍50萬,豪橫,這樣的頂級賽會有異類參戰物法定勝負,難以輕言誰的成績會好。 比如呂欽特大車輪戰橫掃天下,戰績和速度堪為歷史第一檔,如參賽,必是冠軍大熱門。 這百萬大獎,50萬峰獎,新模式和新賽法原因,雖有較大不確定性,冠軍也不直接代表棋力最高,但不論是誰得,都是象棋棋手的大利好,大喜事,獎金總歸都是給棋手的,打個比方,試如我有一筆大錢治腿,是不是做夢都會笑醒呢,所以,為象棋加油,預祝新賽會圓滿成功,冠軍和勝利屬於象棋! (象棋王子)
鄭州打造國際賽事名城 世界棋王賽獲得戰略機遇

兩年一屆的世界棋王賽,因為疫情,從2020年延緩至今,仍然沒有著落。 然而,最近鄭州市政府公佈《鄭州市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其中,鄭州將打造國際體育賽事名城中重點提到世界棋王賽,令人眼前一亮。 文件提到,鄭州將積極引進世界高水平單項體育賽事和綜合性運動會,申辦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蘇迪曼杯)、WTT世界杯總決賽、WTA鄭州國際女子網球公開賽、全國青年運動會、全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文件明確指出,鄭州將承辦好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鄭州馬拉松、鄭開馬拉松、楚河漢界世界棋王賽,謀劃東盟國際運動會在鄭舉辦,謀劃武術品牌賽事,並將引進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等世界和全國頂級電競賽事,打造以電競為主題的潮玩專線,與文化旅遊、步行街、夜間經濟中的消費場景和消費空間深化聯動,從而吸引更多國內外選手來鄭參賽,將鄭州打造為國際體育賽事名城。 依靠滎陽這塊寶地,滎陽的象棋之都建設也在推進中。在此背景下誕生的世界棋王如今已舉辦了兩屆,分別為2016年鄭惟桐vs謝靖,2018年王天一vs徐超,鄭惟桐與王天一分別稱王,獲得百萬巨獎。 世界棋王賽也是目前賽事系統中,冠軍獎金最高的一項賽事,影響力巨大,這對參賽資格提出一定考驗。比較科學的做法為,等級分排名第一的棋手與個人賽冠軍之間較量最有信服力。然而,世界性與國際性的賽事訴求,加入亞錦賽或世錦賽因素,會出現並不是真正最強的棋手之間的較量,令坊間有所議論。 倘若重大照顧國際主題,世界棋王賽或可改革,改成世界公開賽,賽事題名不變,依然叫“世界棋王賽”,各大洲分配名額,共32人參賽,中國大陸分配22人(按等級分序列),其餘地區分配10人,(港澳台3人,東南亞3人,歐洲1人,美洲1人,澳洲1人,外卡1人)。 如此安排,規模更加宏大,也更加熱鬧,競技性更強,賽事熱度更持久,使得滎陽世界棋王賽不僅停留在活動層面上,更加註重競技層面。讓世界棋王賽名至實歸,令人信服。 “水無源不流遠,樹無根不長久”。世界象棋之都滎陽,天時地利人和,她是象棋文化之根源所在,也是每個像棋愛好者心中的聖地。要講好像棋故事,非得下一番大功夫不可。 (來源:京華笑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