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滿收官!“好運’弈’棋來”省級團體賽成績出爐

在8月6日下午 由中國體育彩票與中國象棋協會 聯合舉辦的 “好運”弈“棋來”全國民間棋王爭霸賽團體賽 經過了一路過關斬將 兩廣隊伍會師決賽 最終廣東隊戰勝廣西隊奪得 首屆棋王爭霸賽省級團體賽的桂冠 棋王爭霸賽團體賽 是全國象棋民間頂級業餘賽事 匯集了全國31個省市 近200 名民間高手參賽 跨度4個月時間,從常規賽到淘汰賽 各位參賽選手為觀眾朋友們 呈現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對弈   決賽已落幕,成績已出爐 至此,全國八強排名如下: 冠軍:廣東 亞軍:廣西 季軍:吉林 第4名至第8名分別為: 黑龍江、江蘇、浙江、寧夏、天津 省級團隊賽告一段落 全國海選賽激戰正酣 想與民間高手棋友下棋切磋棋藝? 想要衝擊民間棋王稱號?   即刻走進實體店參與賽事對弈 這裏不僅為您提供“賽場” 更準備了豐厚的精美獎品和參賽證書 參賽領獎兩不誤,豈不美哉? 注意! 注意! 注意! 海選賽事截止時間為8月31日 千萬不要錯過

2022象棋弈公益 | 洪智:我只是我自己的對手

象棋弈公益2022年全國象棋少年錦標賽課堂8月8日在線上舉行。 2022年全國象棋少年錦標賽的參賽小棋手在少年錦標賽賽場聽洪智特大分享了棋路人生。 特級大師洪智在課堂上談及自己一路上的象棋成長歷程,如此說道:“輸贏有的時候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做好總結,以我為主,不糾結於和他人比較,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 8月8日,是我國第十四個全民健身日,為滿足多元化的健身需求,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各項體育活動都在緊羅密佈地展開。 同時,2022年全國象棋少年錦標賽也在這一天於吉林省長春市熱烈開賽。 為弘揚象棋文化,充分發揮象棋服務社會的功能,2022年“象棋弈公益”社會志願服務活動於6月14日正式啟動。 中國象棋協會協同各級會員單位,聯合中國體育彩票、騰訊棋牌、快手、抖音、Joma(荷馬)、商湯科技等合作夥伴,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引導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推動象棋服務深度下沉,積極傳遞象棋正能量。 回憶起1998年第一次獲得全國象棋少年錦標賽,洪智還很激動,在1995、1996年分別與冠軍失之交臂后,1998年是他最後一次參與少年賽的機會。 “中間有一度下棋狀態不好,但後面放平心態,認真學習、總結,只關注自己的進步,慢慢恢復了狀態,拿下冠軍。 “在課堂之中,洪智還建議小朋友們不要一味依賴軟件複盤,先自己思考,擺棋實操,才能知道自己與高手們思路的差距,要記住,下棋時,對手只有你自己。 在少年賽課堂中,洪智分享了2005年戰勝汪洋,奪得全國個人錦標賽冠軍的那盤棋局,回憶當時的狀況,洪智說到“當時也沒有考慮太多,想著把這盤棋下好就可以了。 “並在講解過程中,不忘提醒小朋友們關注棋局本身,心無旁騖,才能達成目標。 聽完洪智的分享,來自少年賽u12組別的小棋手發出了疑問:“我學習象棋會很努力背譜、練習、複盤,您覺得這樣的方式是正確的嗎? “ 洪智表示,方法是正確的,但背譜不要死記硬背,”要想把棋下好,基礎首先要打好,掌握了重要的基礎殺法、實用殘局之後再來背譜會比較好。 ” “我下棋很刻苦練習,但有時會覺得沒有顯著的提高,感覺很挫敗想放棄,您之前也有這樣的感覺嗎? 是怎麼克服的呢? “來自少年賽u10組別的小朋友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洪智告訴她:“進步的時候是不知不覺的,有的時候會覺得退步了很正常,表明你對棋的理解也不一樣了,這個都是一個過程,不用著急。” 最後,對於u10組小棋手王浩羽的提問“我喜歡下象棋,但爸爸媽媽會更希望我參加打籃球、踢足球這樣動起來的運動,我應該怎麼說服爸爸媽媽讓我下象棋呢? ”洪智也強調說可以適當動靜結合,下象棋時專心下棋,打籃球和踢足球也可以和下象棋相結合。 洪智其實是一位有很多愛好的棋手,除了下象棋還愛好羽毛球、乒乓球等其他運動,當問及這些愛好會不會影響下象棋時的發揮時,洪智說道:“運動使我保持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狀態,下棋時專心致志,只看得見眼前這盤棋,不與他人比較,我只是我自己的對手。

“象棋第一人”王天一助陣!全國象棋業餘棋王賽“全民健身日專場”開枰

8月8日晚7點30分,象棋世界冠軍、特級大師王天一,準時出現在虎牙直播間。 平日里只進行實戰演練的他,今天頭一次在直播間里為業餘賽事解說。 這場業餘賽事正是由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中國象棋協會主辦,騰訊棋牌天天象棋、北京中體明星體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2022“泰州海陵杯”第七屆全國象棋業餘棋王賽網絡賽區“全民健身日專場”。 自業餘棋王賽從2016年創辦以來,這項賽事從無到有,迅速發展成為深受廣大象棋愛好者喜愛的象棋品牌賽事。 “在全民健身日這一天,希望通過直播的方式引導更多人參與健身、愛上象棋。” 王天一認為,象棋是一項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傳統運動,在全國各地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 “全民健身”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自己作為一名象棋運動員,有責任和義務宣傳推廣象棋運動,讓象棋運動在群眾隨處可見。 象棋運動其實是一項非常考驗體力、耐力的體育項目。” 王天一表示,自己平日生活當中也非常注重體育健身,會經常參加各種體育活動來增強體質。 他還呼籲廣大象棋愛好者踴躍報名參加,共同享受對弈的樂趣。 比賽方面,本次賽事根據積分進行排名,勝局計3分,和局1分,負局0分。 對弈滿3局上榜,最多45局。 如積分相等則依次比較對手分、勝局數、後手數、後手勝局數、完成最後一盤對局時間,完成較早者列前。 為了給更多人群帶來低門檻、高參與感的線上賽事機會,比賽不限參賽條件,廣大象棋愛好者均可免費報名。 此外,主辦方為前10名準備了豐厚獎品,同時還特別設置“全民健身幸運獎”,名次尾數逢“88”的選手也能獲得一套運動服獎勵。 8月8日-8月12日每天8點-22點登錄“天天象棋”對弈平台,全民一起來健身!

中國體育報:民間棋王爭霸賽打通象棋服務“最後一公里”

7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1501028493體彩實體店內,一場精彩的象棋比賽在這裡上演。 對弈雙方調兵遣將,酣戰許久,隨著一聲響亮的“將軍”,這局精彩的對弈以紅方獲勝告終。 贏得比賽的老陳樂呵呵地讓實體店代銷者機選了幾注體彩“大樂透”,他想把這份好運延續下去。 今年5月以來,隨著“好運”弈棋“來”2022年中國體育彩票全國象棋民間棋王爭霸賽海選賽開啟,“國粹遇體彩”的場景在全國各地的體彩實體店內紛紛上演。 象棋運動在我國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為了更好地發揮體彩特色效能、豐富群眾體育活動供給、打造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活動交流場所,我們從2019年起與中國象棋協會攜手,將象棋賽場搬到體彩實體店,聯合舉辦了民間棋王爭霸賽。 這不僅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餘體育生活,還有效發揮了體彩的資源和優勢,為普及和發展象棋運動發揮了獨特作用。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張弛說,”賽事連續舉辦三年來,獲得了越來越多象棋愛好者的認可和歡迎。 我們將與中國象棋協會一起,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力爭把民間棋王爭霸賽發展成為百姓喜歡、參與便利的品牌賽事,為更多象棋愛好者提供一個自我展示和以棋會友的舞台,讓公益體彩的微光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百姓生活添彩。 ” (第二屆全國總決賽照片) 江蘇省宿遷市3213013122體彩實體店代銷者侍月紅對此感受頗深。 “上至70多歲的老人,下至30歲的年輕人,包括我身邊的鄰居或者朋友來到店裡,看到象棋都會來下幾盤。” 而且經常會有購彩者通過社交平台詢問民間棋王爭霸賽的比賽信息,“我也會盡可能地藉助社交平台對賽事進行宣傳,希望能為公益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 廣東省4402037602體彩實體店代銷者楊期才就是一位象棋愛好者,但以前在身邊並沒有固定的棋友,平時只能通過網路平台進行對弈。 當楊期才得知民間棋王爭霸賽招募體彩實體店之後,第一時間就報名了。 “我覺得能為象棋愛好者們提供交流展示的舞台,讓象棋萌發新的活力,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以前我主要是跟老人下棋,但是比賽舉行以來,我發現很多前來買彩票的年輕人居然對象棋也很熱衷。 ” 近年來遍布全國城鄉的近20萬家體彩實體店,正在逐步發展成為群眾身邊的體育健身服務店、綜合展示體驗店。 “全國象棋民間棋王爭霸賽以體彩店為賽場,不僅讓原來的象棋愛好者在線下找到了歸屬感,而且一些購彩者通過在體彩店的象棋賽也成為了象棋愛好者。 人們在感受象棋運動魅力的同時,也對體育彩票的公益公信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張弛說。 賽事舉辦三年來,全國各地體彩實體店的參與度逐年提升,賽場覆蓋範圍逐年擴大。 在承辦賽事的過程中,這些體彩店也以優質專業的服務、暖心周到的關懷,成為體彩公益事業的最佳代言人。 “作為國家公益彩票,中國體育彩票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和支持象棋運動的發展,特別是群眾性象棋活動的開展。” 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黨委書記,中國象棋協會主席朱國平說。 近年來中國象棋協會與中國體育彩票攜手,把遍佈城鄉的體彩實體店,打造成了象棋賽場,給廣大象棋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切磋技藝、增進友誼、展示風采的平台。 把線下的象棋賽場真正設在了百姓身邊,“好運”弈棋“來”的口號已經深入人心。 今年,國家體育總局體彩中心、棋牌中心與中國象棋協會將結合全年賽事活動效果,優選3000餘家中國體育彩票全國象棋特色活動站點,藉此進一步鞏固賽事成果,積澱賽事組織力量,增強群眾身邊體育賽事服務的可持續供給能力。 這些站點將由中國象棋協會、國家體育總局體彩中心統一編號,集中向社會公佈。 象棋服務百姓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朱國平表示,這3000餘家站點將長期為象棋愛好者和購彩者提供自我展示和以棋會友的平台,通過老百姓身邊的舞台,讓更多人瞭解公益體彩的初心和使命,打通中國象棋協會服務基層百姓的“最後一公里”,在築牢基層服務平台的基礎上,構建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轉自7月18日《中國體育報》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