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追憶.傳承

自4月下旬以來,相繼聽聞到王毅人老師、吳貴臨棋王、崔岩大師三位棋界人士的訃告,心情沉重,縱是隆春盛景,亦難開懷。往事歷歷,擷取幾個片段,寄託哀思。 一、觀弈者王毅人老師 王毅人老師是王嘉良老師的摯友,趙國榮老師的忘年交。他為人謙遜低調,從最初認識他,到他成為新聞界大腕,著作等身、直至升至廳級幹部,從來都是彬彬有禮地含笑對人,從來沒有一絲倨傲的神色。 他經常參與到棋賽活動中,與當裁判的我不期而遇。他總是輕輕地走進來,安靜無聲地觀戰,再從一個棋桌靜悄悄地走向另一個棋桌,生怕自己發出一點聲音,驚擾到下棋的棋手。看他那走路的模樣,誰也想不到他的身份,還以為只是一個靦腆的普通棋迷…… 他愛象棋,在他璀璨的寫作生涯裡,為像棋大寫特寫了一番:宣傳象棋賽事,謳歌象棋大師,為棋手擂鼓助威……說起他,棋手們都說:“這個人一點架子都沒有,淨幹實事,真是個好人吶。” 王毅人,如春雨潤物無聲,滋養、催生著龍江大地優秀棋手的發展…… (趙國榮老師的文章《棋逢知音憶故人——緬懷故友王毅人》有詳細介紹) 二、人棋合一吳貴臨棋王 1989年夏天,第二屆象棋棋王賽於6月30日至7月9日在哈爾濱舉行,海內外七位棋壇高手參賽。這七位高手有三位是國際特級大師:李來群、趙國榮、趙汝權;有四位是國際大師:王嘉良、徐天紅、台灣吳貴臨、新加坡鄭祥福。 吳貴臨是首次來黑龍江參加比賽,黑龍江可以說是全國象棋高手經常薈萃的地方,然而迎接台灣棋手這還是第一次。 吳貴臨這位27歲的棋王,當年6月在柳州舉辦的“龍化杯”象棋大師賽的六盤比賽中,3勝3平,即勝呂欽、蔡福如、黃士清;平劉殿中、徐天利、徐天紅,震驚四座,奪得桂冠,此次來哈,吳貴臨第一輪與王嘉良老師對陣,王老師57歲,比吳貴臨大30歲,二人一戰精彩多端,吳貴臨在困境中走出妙手,過後復盤時,王嘉良老師演變了很多變化,都是和棋。他讚歎吳貴臨有智謀,有鬼才。吳貴臨爽朗一笑,兩人惺惺相惜。 當時的吳貴臨,標誌性的港台派中長發遮不住偏大的頭頸,威嚴的面容中透著儒雅,在人群中他總是顯得很特別,他話語不多,但出言必引人注目,耐人回味。當時金庸的武俠小說盛行,棋手們也常常以武學論棋道,吳貴臨棋王提出“人棋合一”為棋戰的臻境,這一論點後來得到眾多一流高手的認同。數十年來,吳貴臨棋王留下許多精彩絕倫的對局,而他與江蘇女棋手高懿屏因棋結緣的故事,更是為棋壇書寫了一段浪漫棋話。高懿屏在與吳貴臨成婚半年後摘取了全國女子像棋個人冠軍,吳貴臨棋王的“家庭教練”力量功不可沒。此後,夫妻倆並肩作戰,碩果累累,吳貴臨、高懿屏也成為海峽兩岸棋藝交流的信使。 懷念吳貴臨棋王,同時致意遠在高雄的高懿屏女士,望節哀順變,繼續將她與吳棋王開設的象棋學院發展壯大….. (象棋王子的文章《20次勝全國冠軍,七獲世界前三,寶島棋王60年不朽棋壇路!》有詳細介紹) 三、象棋詩人崔岩大師 崔岩大師是火車頭體協象棋隊的棋手,也是國內較為知名的老牌大師。他1956年生於瀋陽,少習弈,棋風靈活刁鑽,善於中殘局纏鬥。進入鐵路部門工作,一輩子供職於鐵路。火車頭體協組建棋隊後,他與早期的大師郭長順、梁文斌、王秉國、傅光明等成為隊友,後期陳啟明、宋國強、於幼華、楊德琪、金波等人的加入,使得團隊力量更為突出,崔岩能夠代表團隊出征並且成為唯一的“兩冠元老”(1992、1995火車頭隊兩奪全國象棋男子團體冠軍),彰顯其不俗的實力,期間他又斬獲個人第五的佳績。 崔岩大師喜歡閱讀和闡述個人觀點,富於哲理,思辨性強。他尤其喜愛古詩詞,博聞強記,不僅能背誦大量的名篇佳作,更是觸景生情,即興吟詩填詞,作品情景交融,一些作品在棋界中流傳深遠,被譽為“象棋詩人。” 附筆者舊作: < 青山依舊話崔岩 > 贛水輕舟駿馬,峨嵋滿月雕弓。昔年絕響化長虹,肝膽今朝猶痛。空有男兒熱血,恨無勇士英風。狼煙將起泰山東,誰寫杜郎詩頌? 這首《西江月》是火車頭像棋隊棋手崔岩在2006年全國象棋團體賽賽前的感慨。其時他將與隊友陳啟明、才溢、崔峻等人赴濟南參賽。 崔岩出生在造就了許多像棋大師的北方名城瀋陽市,他的名字容易讓人聯想到崎崛灑脫的山石,他的性情也與其名字真有幾分相近。業內人士知道崔岩擅長詩詞,文采飛揚,擅長即興賦詩填詞,但在古典文學日漸勢微的當代,這種特長似乎由於缺乏實用性(帶不來利益和實惠)而不為人所重視,正是“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作為崔岩的隊友也是文學上的諍友,筆者原以為崔岩早已放棄了這一雅好,不料今年在網絡上相逢後的暢談使我驚訝地發現,崔岩不但還是那個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才子,而且仍然是率真的性情中人,在詩詞創作上更加細膩、精雕細琢!一面是在波瀾起伏的枰場鬥狠的棋手,一面是在松間泉下淺吟的詩人,二者的結合體,該有一個怎樣的人生歷程? 1992年,崔岩被批准為國家象棋大師,實現了他奮鬥多載的夢想,1995年他再度躋身全國象棋個人賽前六名,巧的是這兩年都是他與隊友合力摘取男子團體冠軍的年頭。作為1992年(與傅光明、王秉國、宋國強合作)和1995年(與於幼華、楊德琪、金波合作)的全國象棋團體冠軍主力隊員的崔岩,是冠軍隊的兩度“元老”、得分能手,他棋風輕靈、鬥志頑強,往往在劣勢下後發製人而獲得成功。作為十足的業餘棋手,崔岩可謂出身於綠林、崛起在鐵路,在名手輩出的遼寧省棋壇打出名氣已屬不易,代表行業體協隊在全國象棋大賽上奪取桂冠、首開業餘棋隊在全國象棋大賽上的先河,更為難得。崔岩的成功有其天分的聰慧和學藝的執著,亦有火車頭體協長期關愛、積極支持的關係,可以說歷史悠久的火車頭像棋隊培養、成就了眾多像棋好手,在團隊氣質上營造出了昂揚前行、敢打敢拼的“火車頭精神”,這種精神體現在男、女隊的身上,贏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 在2006年《棋藝》上的《哭董老》(董老:遼寧省棋壇名手董志新),讓人們看到了崔岩尊師重誼的可貴。以筆者的感受,熱衷於文學創作的人不容易在棋局中特別出眾,主要是理性會讓位給豐沛的感性,然而性格是改變不了的,如果崔岩不是這樣的性格,也寫不出這樣的作品。文學創作者常常是在兩種世界裡生活:現實世界和自己醉心營造的世界,所謂文風即是內在世界的展現。崔岩詩詞中樂於營造的柔婉、溫情、唯美的境界,基本上可以看出他理想生活的本真,理想與現實相融或相悖決定著個人生活的苦樂,但曾經風霜雕刻過“青山依舊”網名的崔岩,是否還有一個不為人知,超脫於表象苦樂的內在? “人不是生活給別人看的,只要問心無愧,別人怎麼說就不重要了”,對人生的意義有著獨特的領悟和堅持的崔岩,其個性自有別樣的光華。 崔岩大師的詩: 七律:自嘲 混跡牌桌只為錢,弈林殺羽理當然。 豈羞老鼠鑽幽洞,反笑禿鷹向蒼天。 短信懶回傷摯友,深情輕擲惱嬋娟。 凡心久被塵埃染,落日餘暉付水煙。 新春病中雜感 病中又病入新年,防疫區中倍熬煎。 煉獄經週人未死,重生已在杏花天。 女孝妻賢何所求?病床呵護倍溫柔。 來生若有重逢日,不讓佳人獨倚樓。 內火焚心久未消,誦經懺悔證前朝。 平生不造無窮孽,何故開胸再補刀。 (作者:張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