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黑先紅後,何時改為紅先黑後,你知道嗎?

從事培訓行業的同志給學童們第一堂啟蒙課,往往會告訴孩子們一個常識,象棋執紅先走,紅先黑後,這源於楚河漢界對壘期間,身著紅色的劉邦軍隊先行發難,身著黑色的項羽軍隊隨之應對。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簡單。 在諸多明清古譜中,並非都是紅先黑後,而是黑先紅後, 而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步正式規則即五六規則開始,一直到七九規則,都規定「每局棋,由執黑一方先走」。 這種情況持續到1980年,來自海外的一封信件改變了規則。 1980年8月2日,國家體委辦公廳接到一封信,來自菲華象棋協會名譽會長、亞象聯副秘書長謝添順。 謝提出「黑先紅後」的質疑,要求更改為「紅先黑後」。 謝說,自古以來,都是紅先黑後,海外棋壇沿襲古制,當今棋規則與之相悖,對局頗為不適,閱讀也不適,希望儘快修改。 信件轉到國際司與業務司,下傳到體委棋類處,劉國斌著手處理此事。 劉國斌查閱古譜,包括《事林廣記》、《三才圖會》、《適情雅趣》、《橘中秘》、《百變象棋譜》、《韜略元機》、《百局象棋譜》、《心武殘編》、《淵深海闊》、《竹香齋》、《梅花泉》、《象棋滿抄譜》等,絕大部分都是「紅先黑後」。 為什麼會有黑先紅後的規則呢? 劉國斌經過翻箱倒櫃,查歷史資料,最後終於發現一則新聞,解開了歷史謎團。 1950年10月22日,上海個人錦標賽舉辦前夕,棋壇總司令謝俠遜受邀,在上海華府飯店發表演說,提出三大要論:提倡萬國象棋、規定全國統一施行黑先紅後、統一南北棋例規則。 謝俠遜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眾人皆服。 1956年初,為迎接首屆全國錦標賽,體委將制定第一步象棋規則,邀請董齊亮、徐家亮、謝小然等組建起草小組,充分借鑒謝俠遜、陳松順、屠景明、賈題韜等見解,融合南北精粹一爐,形成初稿。 謝俠遜提出「黑先紅後」,因為殘排局都由紅先,為表示區別,把全局定為「黑方先走」,多方統一意見,五六規則印刷出版。 此事延續到1980年9月,四川樂山全國聯賽期間,中國象棋協會技術委員會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推敲,將黑先紅後改為紅先黑後。 至此,黑先紅後的規則結束,與海外規則統一為紅先黑後,一直維繫到當今。 (此文部分參考劉國斌《弈林志和棋例人生合本》)